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人物 >> 正文
林作新:新中式的历史角色是承上启下
来源:《品牌红木》杂志   时间:2017/8/28 10:40:58   返回首页
[摘要]生活方式是承上启下的,新中式继续发展,也是如此,不必纠结中国元素,中国人设计给中国人使用、符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家具,就是中国式家具。

亚洲家具联合会原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作新

新中式这个名词,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张帝树、南京林业大学的张彬渊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胡景初几位老师提出来的,以便有别于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 

相信许多人都会问:新中式为什么会产生,它又会往哪里去?让我们先简单地梳理一下中国历来的家具潮流。 

明式(1368年—1644年)

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的第一高峰,影响全世界,这不单单是设计,还包含结构、工艺与材料。这些,都是旧时代的欧洲人所望尘莫及的今天北欧的设计,都是仿自明式,即使是非常著名的设计,比如汉斯瓦格纳,他的中国椅也仿自明式。 

清式(1644年—1911年) 

明中叶到清,贪污盛行,当官的收入丰厚,于是文人热衷于仕途,家具行业一下子没有了灵魂,只留下大批的工匠,家具的制作也落入了工匠之手。工匠哪里懂得什么道家思想,什么简约主义?只能往工艺去发展,因此雕刻越来越复杂,到最后,完全是在耍技艺了。清代的家具,体量大、雕刻繁杂,因此可以说,清代的家具,是工匠的家具。 

民国家具(1912年—1949年) 

当时的中国人以为,中国的落后是由于旧文化造成的,因此全盘否定所有传统的东西。家具设计也一样,外型设计全部照搬西方的,然而材料还是以红木为主,工匠当然是中国人,因此工艺、雕刻的刀法等等,全是原有的一套。工匠由于有“固有文化”,因此在一些地方,难免还是会掺杂一些“中国的元素”。 

民国家具就是混杂的四不像,这种中国传统的家具与西洋家具的“杂交”分两种方式:以洋为主,以中为辅;以中为主,以洋为辅。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无奈。 

今日的家具(1949-)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物资匮乏,家具没有风格可言,都是非常简单,为了满足生活基本功能的设计。改革开放之后,物质逐渐丰富起来,中国的家具风格,又回到民国家具的老路,建筑、服装、生活器具……全部都是西式的,中国文化深度地迷失。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逐渐恢复,人们开始回顾自己的文化与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统家具也就是所谓的红木家具开始兴起,但在中国的家具市场占有率始终不超过一成,为什么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设计上,一是在在西式的洋楼公寓里,摆放古老的中式传统家具,显得十分不协调;二是传统家具讲究的是礼仪,现代的人讲究的是舒适。 

材料上,红木家具用的是红木,恰恰是红木箍死了传统家具的发展。因为CITES公约将大部分红木列入濒危物种的管制之中,不准砍伐买卖。而国内将所谓的红木标准,限定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以上种种给了商人囤积居奇的机会,红木价格被一路炒高。这三方面夹杂在一起,注定了红木家具的前途。 

因此我们说,明代是文人的家具,清代是工匠的家具,现代是材料的家具。 

看看英国的都铎设计,都铎王朝是英国的全盛时代,和中国明代处于同一时期,那时的家具豪华、饱满、丰富,但发展到今天,英国人做了许多改变。我们的明清家具,没有走向现代化,因此只能走向小胡同,越走越狭。 

胡适说:“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形成了现代文明,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中国人开始挑战西方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挑战西方现代文化,这本来就是十分正常的逻辑。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因子论将文化分为器物、组织、观念三个层面。我们在西方的器物与传统的观念的上下夹击中,生活方式呈现出“土洋”兼杂的状态。民国家具那种四不像的土壤还在,难怪今天中国的家具市场,欧美家具还是占大头。 

然而随着中国国力加强,民族自信心也加强,传统文化因而逐渐强大,挤压西方现代文化,组织层也会跟着改变,生活方式也会改变。新中式终于出现了。 

新中式有别于传统家具,设计简约了,功能性更强了,但还抓住传统的尾巴,以中国元素来延续传统。比如:万字纹、卷书、卷草纹、寿字纹、回字纹、马蹄脚……等,希望以这些元素去抵御西洋家具的入侵。 

我认为,生活方式是承上启下的,中西文化在组织层里碰撞,逐渐形成一个又一个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碰撞就是一种角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兴起,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需求,才有了新中式。 

新中式就是承上启下的历史角色。 

中西文化会继续碰撞,角力会继续,此消彼长,最后一定会使我们回到设计的原点,回到理性的设计。理性的设计是:充分调查市场,搞清楚中国人喜欢什么东西,我们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要符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那自然而然的,产品的中国特色也就孕育在其中了。 

新中式继续发展,也是如此,不必纠结中国元素,中国人设计给中国人使用、符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家具,就是中国式家具。就那么简单,当然我们还得记住老祖宗的话:因材致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材料上,做到放开,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容易获得的木材,合格的人造板甚至其他新材料。工艺上,跟着国家的工业进程,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要依赖工匠。 

否则,中国的家具市场,只能继续留给欧美设计的家具。(来源:第四十二期《品牌红木》杂志  何欣仪编辑

总部地址:广东中山市石岐区兴中大厦19-20楼

分 部:东阳、江门、深圳、仙游

主办单位: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山弘木传媒有限公司

电 话:400-0088-328

粤ICP备09073361号 制作与维护:新中式家具网 版权所有(2018-2024):弘木传媒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897号